盡管近年來兒科腫瘤**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化療及放療經常給這些年輕的孩子的腦、心及其他重要器官帶來持久而嚴重的損傷,但是成年人的這些器官相對**。這種差別迄今為止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這就導致醫生需要平衡用藥——他們需要給患兒使用足夠高的劑量以殺死腫瘤細胞,同時又不能太高以至于帶來嚴重副作用,但是由于重要器官還比較脆弱,嬰兒和兒童的這個劑量范圍非常窄。
如今,達納法博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可能解釋兒童的器官更容易受損的原因,相關成果發表在《Cancer Cell》上。在這項新研究中,他們發現尚處于發育中的器官在遭受化療或者放療的毒性壓力下更容易發生凋亡。
“凋亡是一種使細胞自己死亡的分子信號,它在決定發育細胞的命運(即細胞的*終形式及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凋亡可以幫助**大腦中不需要的細胞間連接,但是在發育早期大腦中比較活躍的凋亡信號也使大腦對任何損傷或壓力比較敏感。”研究論文的**作者Kristopher A. Sarosiek博士如是說,他是哈佛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放射生物學副教授。
化療、放療及其它**方式通常使腫瘤細胞通過凋亡而死亡,盡管它們可以通過激活生存前信號避免這種死亡。研究論文的**作者Anthony Letai博士曾發明一種叫做BH3檢測的方法,可以檢測細胞內占主導的信號是死亡前信號還是生存前信號。凋亡死亡信號占主導的腫瘤細胞更可能**,因此很容易通過**殺死;而生存前信號占主導的細胞就更耐受**。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測了正常組織細胞的死亡傾向,結果發現成年人的大多數組織細胞,包括腦、心細胞幾乎沒有凋亡前信號,但是新生兒及兒童這些細胞的凋亡前信號很強烈,因此這些細胞在化療或放療時更容易死亡。
因為他們發現的凋亡分子涉及組織損傷,因此他們認為也許可以通過選擇性抑制正常組織和細胞中的凋亡信號來降低化療、放療的毒性,同時維持腫瘤細胞對**的敏感性。“我們正在積極努力尋找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的**。”Sarosiek說道。